盲盒兴起的现象,不乏主流媒体的关注。各种数据中能看到,这种“新兴玩意儿”在众多消费者的圈子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暴,卷进去无数的金钱。
什么是盲盒?顾名思义就是在它买下它打开之前,你看不到里面装着什么样的玩具。
往前追溯,这概念能联系到日本的扭蛋,像宝可梦、七龙珠等动漫游戏IP的扭蛋经久不衰,它们通常都遵循一个绝对准则:会告诉你盒子“出货”的范围,但具体出啥完全随机。
剩下的你可以说,那就是个普通的玩具,也可以说那是快乐之源和精神寄托,这取决于你是否对它感兴趣。

其中又以盲盒玩家最为狂热,超过20万位玩家年花费2万以上,而家里最有矿的,年耗资百万。
有道是:“盲盒一面墙,北京一套房”。入过坑的,或者还在坑里的人会告诉你,买盲盒,就像穿女装,只有零次和无数次。盒子里装的玩具通常都是丑萌丑萌的,说不上动漫游戏手办那么精致华丽,但真要说,能感觉到设计水平算是在线。
买到手那瞬间,获得快乐;打开盲盒的瞬间,又一次快乐;获得新款式,将其摆在柜子上,得到最后的快乐。“抽一次”的价格不贵,几十块,有了第一个就想再要第二个...基本上进坑的,都会止不住抽更多的盲盒,像游戏开箱子般上头。
不是盲盒火,而是小时候拆干脆面收集卡片、买泡泡糖收集贴纸的孩子长大了,变成了逛街拆盲盒、买扭蛋、过年集福卡的成年人。像盲盒这样本就简单粗暴的快乐,能受到人们喜欢是必然的,何况还有情怀的加成。